开心一笑: 会买水果的狗狗

    关注微信公众号

    QQ群:831045818

    app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南陵 > 南陵信息 > 今日南陵 > 正文
    南陵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发布时间:2020-05-07 16:43:22.0 浏览次数:

    专栏3: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工程

    (一)农业产业集聚发展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集聚发展平台建设,形成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深加工、品牌创建及销售一条龙的全产业链集群,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到2022年,培育产值5亿元以上农业全产业链2条。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重点打造205、318国道沿线现代农业产业带和食品工业园区,到2022年,创建产值超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

    (二)电子商务进农村

    实施农村电商优化升级行动,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宽带网络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中心、乡村电商服务网点效能,推动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融合发展,到2022年,全县农产品电商主体数达600家,农产品网络销售总额达18 亿元以上,培育10个年网络销售额超千万的农村电商经营主体,打造12个年网络销售额超百万的农村电商品牌,优化提升乡村电商服务站点50个以上,创建乡村电商服务示范网点25个,创建20个省级电商示范村和4个省级电商示范镇,争创省级农村电商先进县。

    (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依托霭里、板石岭、八都何等美丽乡村资源和丫山花海石林、小格里森林公园、大浦乡村世界、奎湖湿地公园等自然生态资源,开发休闲观光、健康养老、农事教育、特色民宿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资源全域整合,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对接全国性旅游推介平台,联通省级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发布推介活动,提供信息咨询、食宿预订、特产交易等便捷优质服务。到2022年,培育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打造全域旅游精品线路9个,实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总收入13.2亿元以上。

    第十四章 构建新时代乡村产业经营体系

    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构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有效带动小农户发展。

    第一节 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巩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 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强化农用地用途管制。

    第二节 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适度规模经营多样、社会化服务支撑、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家庭农场基础性地位,鼓励土地优先向家庭农场流转,探索家庭农场集群发展模式。引导同区域、同行业、同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劳动、技术、产品、资本等方面开展合作,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水平,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不断壮大农林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立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政策目录和信用评价体系,落实财政、税收、土地、信贷、保险等支持政策,扩大新型经营主体承担涉农项目规模。到2022年,培育省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28家、省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2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

    第三节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稳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股份合作为纽带,盘活农村沉睡资产资源,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

    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管理办法。全面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深入开展“三变”改革试点,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探索“资金改股金、拨款改股权、无偿改有偿”资金使用模式。

    鼓励经济实力强的农村集体组织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发挥村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奖励激励机制,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防止内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集体资产。

    第四节 促进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提高个体农户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提高农民职业素养、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

    处理好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扶持小农生产的关系,以农户的组织化、服务的一体化带动经营的规模化。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分散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实现小农户与多元市场需求对接,提升市场谈判地位。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小农户提供“一站式”生产经营和金融服务,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

    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专业化生产。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品牌共建等方式吸引小农加盟。

    加快构建扶持小农户发展的政策体系,注重惠农政策的公平性和普惠性,坚持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宜大则大、宜小则小,防止人为垒大户,排挤小农户。加强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用途监管和风险防范,健全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风险保障金制度,维护小农户权益。

    引导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小农户稳步扩大经营规模,发展成为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打造小农生产升级版。

    第五节 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加快建立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体系,增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

    强化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增强农技培训、良种引进、疫病防控和质量检验检测等公益性生产服务水平,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支持打造区域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围绕产前、产中、产后不同环节,引进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专业化服务企业,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的农业服务平台,提供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加工流通、信息咨询、信用评价、展示展销、线上交易、融资保险等生产经营服务。

    搭建金融支农服务平台。结合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协同金融机构积极推行授信和信用贷款,大力开发便农金融产品,努力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完善农业保险供给体系。开发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探索开展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鼓励开展贷款保证保险试点。

    第五篇 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打造生态宜居新风貌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乡村生态资源提质增效,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第十五章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推动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节 强化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实施农业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乡村,坚持以水定产,深入推进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推广结构节水、设施节水、农艺节水和机制节水,加强灌区渠道防渗和田间工程配套,因地制宜建设高效节水灌溉设施,推广普及地膜覆盖技术。逐步明晰农业水权,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

    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扩大保护性耕作面积。严格控制未利用地开垦,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降低耕地开发利用强度,落实耕地轮作休耕制度。

    加强动植物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利用。坚持渔业资源养护,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科学划定河湖库禁养、限养、养殖区域。

    第二节 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管理,健全化肥农药行业生产监管及产品追溯体系,严格行业准入管理。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扩大紫云英等绿肥种植规模。提高农业投入品使用效率,集成应用全程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确保实现农药、化肥零增长。规范使用饲料添加剂,推广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兽药。

    全面推动农资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建立农资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开展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污染治理,到2022年,农资废弃物回收率达80%以上,农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提高农林产品加工剩余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深入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制度,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新技术和新机具,全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通过粪便堆肥化处理、沼液化处理,实现畜禽粪污就地肥料化,到2022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第三节 加强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

    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分类实施污染耕地修复和种植结构调整,鼓励改种非食用农作物及苗木等。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推广生物农药防治、绿色植保、生态环保养殖、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实施源头控制、过程拦截、末端治理与循环利用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推进地下水超采与地表水过度开发治理,加强水源科学配置,开展再生水利用。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推进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严控工业和城镇污染排放,推动环境监测及执法向农村延伸,严禁未经达标处理的城镇污水和其他污染物进入农业农村。

    第十六章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第一节 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行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以市场化方式开展农村垃圾收运服务,构建“户村收集、县镇转运、市区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有序推进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建立健全村庄保洁体系。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到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实施“厕所革命”,根据地形地貌、生态环境要求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同步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广运用三格式化粪池厕所。加强村庄公共厕所和旅游厕所建设。到2020年,完成43285户卫生厕所改造任务,美丽乡村中心村、特色村、旅游村实现三类公共厕所全覆盖。

    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整治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和水质需改善控制单元内村庄的生活污水,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处理效果好的污水处理技术,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启动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任务推进,完成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明确农村河塘沟渠管控责任范围。到2020年,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生活污水治理率有效提高,规划布点中心村全部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第二节 着力提升村容村貌

    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科学规划村庄建筑布局,提升农村建筑风貌,保持村庄整体风貌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加强传统村落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禁止拆旧建新、拆真建假。

    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选择路面材料,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推进村庄亮化,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推广使用节能灯具和新能源照明。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实现庭院内外整洁有序。

    全面推进乡村绿化,重点推进村内绿化、围村片林和农田林网建设,全面加强村庄原生植被、古树名木、自然景观、小微湿地恢复和保护,建设具有乡村特色的绿化景观。到2022年,村庄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古树名木挂牌保护率达100%以上,基本实现“山地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的乡村绿化格局。

    推动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充实和拓展美丽乡村建设内容,广泛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积极性,鼓励农民在规划设计、村庄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自主选择、自主参与,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共建共享机制。到2022年,所有规划布点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

    第十七章 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大力实施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完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全面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


    关注"都市百货" 了解南陵

    微信咨询wanglf2r(不拉群 发广告者勿加)

    0
    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上一篇:商品住宅销售价目表(蒲园新村15#、23#) 上一篇:南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评论已有0

    提交评论

    热门评论

    南陵新闻
    公示公告
    常用查询
    风光南陵
    走出南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