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一笑: 会买水果的狗狗

    关注微信公众号

    QQ群:831045818

    app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南陵 > 南陵信息 > 今日南陵 > 正文
    芜湖所有(老街巷)古巷古街一览
    发布时间:2018-10-23 19:39:56.0 浏览次数:
    芜湖老街巷二

    来龙里,南起新芜路,北至交通路。光绪十五年(1889年)建筑广东会馆(亦名广肇公所),出南巷口与新横街相衔接。

    集益里,中山路-公安街,清光绪年间,有钱人集资买下此处献给李鸿章,故名。

    万字里,吉和南路-临青里,建国前因万字会馆在此,故名。

    临青里,利济巷-二沟路,原名小菜市,后改此名。

    利济巷,吉和南路-滨江北路,镜湖区,1938年因私人开设利济公司,故名。

    怡和巷,一条南北纵向小巷,坐落在健康二马路中段,东与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西与芜湖市一水厂接壤。巷因怡和公司而得名。

    三昧庵,北京路-平章里,旧时,有三姐妹来此当尼姑而得名。

    进宝街,正横街-吉和南路,1920年左右,临街开商店欲招财进宝,故名。

    迎江街,吉和南路-滨江北路,因座东向西靠长江,故名。1954年更为此名。

    梦范里,吉和南路-迎江街,1976年更为此名。

    华盛街,沿河路-新芜路,做生意人欲买卖旺盛,故名。

    红墙院,位于交通路北侧,东傍牛奶坊,西接机电学校和市委党校,由三条直弄和一条横弄组成。因靠近天主堂红色围墙而得名。这里的房产原属天主堂所有,刚建造时都是统一设计,统一结构和统一规模。

    牛奶坊,曾家塘-来复会,因天主教堂设牛奶场故名。

    来复会,红墙院二弄-青山街,因来复会教堂故名。

    法华庵,红墙院-市委党校,因教族法华庵故名。

    交通路,牛奶坊-江汉里,1950年前曾设电报局,系交通要道,故名。

    江汉里,进宝街-交通路,解放前,因湖北会馆设此,故名。

    吴家花园,小营盘-渡春路,原是清朝道台吴驻子家的花园。

    状元坊,中长街-中二街,宋朝状元张孝祥在此建祠立状元牌坊,故名。

    兴隆巷,状元坊-三圣坊,清末,商业集中,生意兴隆,故名。

    七更点,平安里-永平里,清乾隆南游至此休歇,后以此地七更顶梁柱命名。

    宁渊观,中长街-中二街,宁渊分两观,上观在蛟矶庙,下观在宁渊观。百余年前巷有一宁渊观庙(1956年拆庙建校),因而得名。

    三新池巷,吉和南路-宿松巷,因有合股“三江浴室”1952年改“江”为“新”,故名。

    傅家院,吉和南路-石头路,原名旭临园巷,1954年因傅姓得名。

    祥风里,吉和南路-石头路,1918年县志记载“祥凤里”,自1950年称“祥风里”。

    临江巷,傅家院-宿松巷,解放前江西人建临江会馆,故名。

    宿松巷,吉和南路-宿松路, 因宿松会馆,故名。

    福兴巷,新芜路-交通路,解放前,因私营复兴公司,故名。

    蒋家院,觉成庵-福兴巷,清代蒋姓官人在此建房造院,故名。

    觉成庵,新芜路-交通路,旧时因觉成庵堂,故名。

    曾家塘,新芜路-交通路,清代曾国藩买塘建房得名。

    小戏院,新芜路-曾家塘,民国初年,因该地附近常有人唱小戏,故名。

    上菜市,环城西路-花津北路,1912年为菜市场而得名。

    和平巷,环城西路-花津北路,1945年因人民渴望和平更名。1938年建巷。

    石头路,二沟路-北京西路,因碎石路面而得名。1964年筑碎石路,1987年改为水泥路。

    二沟路,吉和南路-滨江北路,因路西北角二沟排水站,故名。1890年建,1965年修。原为工字巷、临青里、石头路一部分,1987年11月划出命名。

    太和里,余庆里-半亩园,1945年李友文开“太和店”,故名。

    余庆里,太和里-吉和南路,因余姓得名。

    扶风里,华兴街-牛奶坊,解放前,因陕西扶风县一商人居此,故名。

    江夏里,新横街-华盛街,早先,因武汉一带(江夏)人在此做生意,故名。

    浔阳里,下二街-公安街,因地势低洼,终日不见阳光,故名。

    德仁里,公安街-新芜路,清末,李淑兰家堂号“德仁”,故名。

    有恒里,下二街-三街,因恒山籍郑姓商人为表怀乡之情,故名。

    阜康里,新横街-沿河路,解放前,因阜氏婆接生安全,故名。

    平康里,下二街-三街,清末,因技艺精湛的裁缝免遭抢劫,故名。

    绍康里,下二街-三街,民国二七年前因康姓人家,故名。

    休养巷,沿河路-新横街,建国前建巷,因静故名。

    管驿巷,下二街-公安街,清时,为邮递员驿站,故名。

    接官厅,华盛街-滨江北路,清朝时,在此迎接朝廷大小官员,故名。


    清和坊,中山路-小戏院,民国初年,李鸿章之子于此建宅,故名,系雅化地名。

    寺码头,沿河路-公安街,清时,因有座古寺紧靠码头,故名。

    正横街,新横街-华盛街,因位于新横街、华盛街两街正中,故名。

    老横街,寺码头-新横街,建国前,为与新横街区分,故名。

    北菜市,下二街-新芜路,因位于大菜市北,1937年得名。

    中菜市,德仁里-公安街,1917年得名,因此处为蔬菜集散地,故名。

    长安里,八角亭-吉和南路,清光绪年间,因广东籍李祥清公寓建此而得名。

    宁奉里,吉和南路-北京路后,抗战前,宁波籍钟永康居此,故名。

    八角亭,青山街-长安里,1910年左右,因鹤儿山上有座八角亭,故名。


    芜湖老街巷三

    大马路·中山路·步行街

    中山路,中山桥-北京路,镜湖区,花岗岩,主要道路,830。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得名。1902年建路,民国时曾叫大马路,1925年3月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得名。

    上二街,环城西路-民生路,沥青,1895年建路,文革期间更名为反修路,1977年恢复此名。

    中二街,上二街民生路口-中山路,清光绪二十年建路,1955年、1965年、1977年修。曾用名二街,民国三年划上、中、下二街。文革期间统称反修路。1977年恢复现名。

    下二街,中山路-寺码头,系二街的下段,故名。1895年建路,民国初年划为上、中、下二街,文革中一度称为“反修路”,1977年恢复现名。

    湖滨街,环城西路-上二街,1926年因境内北侧一湖塘,故名。

    北市街,九华中路建材大厦-渡春路,因位于旧县城城北门外一个集市,故名。原名北门街,1954年更名为北市街。

    镜湖路,镜湖-镜湖,1946年修建,1957、65年修。民国时称威遐路,建国时称环城马路,1954年更为现名。

    公园路,镜湖路-新芜路东段,原名大花园,抗战胜利后更为现名。

    西花园,现在的芜湖最大的亮点就是人人皆知的“鸠兹广场”,可原来这里曾是春安路、工人文化宫、西花园、藕香居、镜湖新村、市政府的所在地。

    新芜路,中和路-滨江北路,镜湖区,沥青,主要道路,1923年筑路,1965年拓宽改造。原名二马路,1923年分东、中、西三段,东段万安路,中段四明路,西段龙船巷。1934年三段合并统称中正路,1949年改为现名。

    太阳宫,上二街-杨家巷,清咸丰年间,一宰相之妹建庙修行,在此奉太阳神,故名。

    三街,中山路-管驿巷,为区别下二街、下长街,故名。

    平安里,花津桥-上二街,1915年此巷遭大火,后取名平安,以示吉利。

    永平里,七更点-上二街,1912年王姓纳妾,字永平,故名。

    大城墙院,上长街-狮子桥,清末,苏姓高筑厚墙护院,故名。

    藕香居,镜湖路-中山路,清末,赖姓在此设“藕香居”茶馆,故名。

    公园巷,中山路-镜湖路,因毗邻镜湖公园,故名。1945年建巷,原名大花园,1957年更现名。1989年定名为公园巷一弄、二弄(未办理手续)。1994年底公园巷二弄全部拆迁,并入中山路、新芜路。

    三圣坊,中长街-中二街,明代建有三公庙,得名三圣。

    双玉里,宁渊观-中二街,1931年,玉龙、玉新两兄弟在此开澡堂,故名。

    江岸路,沿河路-中山北路,因沿长江而建(与长江防水墙毗邻)故名。1876年筑路,1956、65、67年三次拓宽改造。原名四栈房,建国后易名沿江路,1954年改为江岸路。2000年11月更名为滨江北路。

    平章里,中山北路-三昧庵,因清朝李鸿章的房产在此取其“章”字故名。

    华圣里,中山路-中和坊,清末民初,因江西会馆于此种花,习称华圣里。

    星五里,北京路-新市口,因善星五住处,故名。

    同安里,十九道门-铁佛寺,民国十一年,桐城籍五高、精贵于此建房,故名。

    中和坊,华圣里-北京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时,章峰嶂在此建“中和堂”故名。

    十三道门,中山北路-三昧庵(现在的花园街从太阳影楼至龙侨宾馆,后面延伸到申元街联通公司),因清朝李鸿章的房产有十三道门,故名。

    十九道门,中和路-同安里,清末民初,上海南和记洋行老板张志城于此盖十九道门房子,故名。现在的金鼎大厦至妇幼保健院之间,后面穿过中和路至饭箩(范罗)山脚下,原来是叫十九道门。相传都是李鸿章的家业,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有一字排开的13或19个连体别墅而得名,当年想想多气派。每一道门里面建筑风格是一样的徽州建筑风格,大多分上下两层,面积及里面的格局却各有所不同,但都有天井、客厅、厢房、后花园等,感觉象《红楼梦》里的房屋,住在里面冬暖夏凉非常舒服。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九就是从十九道门起家的。

    铁佛寺,中和坊-北京路,解放前因铁佛寺庙故名。

    黄泥荡,青山街-北京路,解放前因此为黄泥荡、芦苇荡,得名。

    大戏院,华兴街-中和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因交光大舞台于此,故名。

    后来巷,后来巷山头-来复会,因位于来复会后故名。

    土龙山,吉和北路-芜湖纺织厂围墙,因唐朝李春凤死后回水漂来此处得名。原名土龙山,1980年并入狮子山马路,1990年恢复此名。

    小官山,黄果山路-安师大附中,1898年因杜姓官员住此得名。

    大安路,浮山路-青弋江南岸防水墙,因路南有大庵故名。此名的大安“安”系谐音所致。

    箱子拐,中山南路-青弋江南长江防水墙,因形似箱子故名。

    曾家巷,浮山路-兴隆街,因曾姓得名。

    富民桥,中山南路-泗关街,清时此地有河,河上架桥,因桥得名。

    复义里,大巷街-河街,抗战时因居民李甫成开设复义里杂货店,故名。

    二多桥,中山南路-河南二街,该地原有一座桥取名“富民桥”,后来又建

    江南村,大巷街-河街,因位于长街南岸,故名。

    大巷口,大巷街-头道渡,1807年《芜湖县志》记载“大巷口”故名。

    容家巷,河南二街-大巷街,清时因容姓故名。

    如意里,泗关街-二多桥,清时因一瓦匠盖了称心如意的房子故名。

    圩埂巷,河南二街-圩埂街,民国时叫糖坊巷,建国后以圩埂故名。

    同江泉,大巷街-河南二街,因“同江泉浴室”故名。

    禹王宫,杨毛埂-弋江桥,因原靠禹王宫得名。

    南寺,禹王宫-弋江桥,因原境内南寺得名。

    西瓜墩,大王庙-南街,据说早期这里是一片荒芜坡地,上有一处大土墩,形似西瓜而得名。昔日常有戏班子在土墩上搭台唱戏,人们坐在周边低地上看戏,当时有一支民谣唱道“西瓜墩,乌龟地,人家栽秧它唱戏”和俗语“一脚踹到西瓜墩”。

    泊浪沟,芜铜铁路-南街,旧时此处有陡门八轮水车,车水量大,形似泊浪,故名。

    库子街,兴隆街-青弋江南防水墙,抗战时期库房集中于此,故名。

    兴隆街,老马塘区政府-中山南路,旧时因生意兴隆得名。1981将新官街、码头口并入此街。

    泗关街,富民桥-大巷街,清末英国在此设内河关税,故名。

    河南二街,二多桥-圩埂街,大巷街、泗关街老居民称为前街,把二多桥至圩埂街一带称为后街,后将此段称作二街。1981年为与市区的二街区分,改为此名。

    圩埂街,河南二街-箱子拐,原为圩埂,后辟为街路,故名。

    东三街,二多桥-西三街,因位于西三街东侧,故名。

    西三街,东三街-圩埂街,因位于东三街西侧,故名。

    新盛街,河街-泗关街,建国前此街生意兴隆,故名。

    大关街,头道渡-大巷口,清时为“芜湖钞关”驻地,故名。

    大巷街,泗关街-大巷口,因和大巷口相连,故名。

    河街,新盛街-复义里,因紧靠长河(青弋江)得名。

    鹅石街,九华南路-浮山路,1919年县志记载,此街鹅卵石铺路,故名。

    南街,泊浪沟-漳河路,位于青弋江南岸得名。

    南塘街,利民东路-泊浪沟,因靠南塘故名。

    塘埂街,利民东路-泊浪沟,因靠塘埂得名。1950年建街。

    南关街,利民路-泊浪沟,清时曾设“芜湖关监督署”之南关,由此得名。

    西街,弋江桥-南寺,1807年县志记载,位于弋津通桥(弋江桥)而得名。

    潮音街,弋江区,城南有个潮音街,具说是过去长江长潮时,能听到潮水的声音,很是壮观。


    关注"都市百货" 了解南陵

    微信咨询wanglf2r(不拉群 发广告者勿加)

    0
    0
    上一页 1 2 3 
    上一篇:南陵中学教师陈寅获得"第十八届全国学术年会"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上一篇:南陵开元外国语学校 10月22日-28日一周食谱

    评论已有0

    提交评论

    热门评论

    南陵新闻
    公示公告
    常用查询
    风光南陵
    走出南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