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一笑: 会买水果的狗狗

    关注微信公众号

    QQ群:831045818

    app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闲谈 > 南陵信息 > 今日南陵 > 正文
    凤洲守渡人
    发布时间:2015-09-11 11:00:23.0 浏览次数:

      凤洲,南陵县弋江镇的一块“飞地”,背靠宣城市文昌镇,三面环水,与奚滩隔江相望。“南陵渡18号”,这艘荷载60人的渡船是凤洲人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每天从清晨到日暮,渡船不停地往返于两岸间,承载着2960名凤洲人的出行需求。
      坚守六年的义渡
      秋雨潇潇,江面上雾气霭霭,伴随着发动机的“突突”声,一艘渡船孤零零地从对岸破雾而来。3分钟后,梅务祥驾驶着渡船缓缓靠上拴挂在码头的塑胶轮胎。等船完全停下后,站在船头的何玉蛟松开吊索保险,放下跳板。挎着菜篮子、拎着塑料袋、骑着电动车、推着三轮车……从奚滩赶集而归的村民们陆续登船。
      “我们村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最近的一座桥距离这里大概10公里左右,村民们平时到对面的集镇上只能坐渡船。”凤洲村党支部书记何青山介绍,区划调整后,原奚滩镇并入弋江镇,但奚滩街道依旧繁荣,是附近村民贸易往来的首选之地。
      2008年,梅务祥、何玉蛟和同村的另外两人共同承包了这艘渡船的十年运营。从承包之初,他们便立下一条规矩:凡是凤洲村民,乘坐渡船一律免费。
      “我们没有精确的时间表,只要天亮就开船,天黑就停船。”梅务祥说,他们四人分成两组,每天两人上船,一个负责驾驶,一个升降跳板。六年间,除了极端恶劣的天气以外,渡船每天都要在这片水域往返数十次,日均载客千余人次,尤其是一天中的上午8点之前和下午3点之后两个时段,渡工们忙得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间。“有时候真难啊,开早了也不行,开晚了也不行。”何玉蛟委屈地说,上船的人都想早点开,没上船的都希望迟点开,他们则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10:30,两岸已经看不到村民,梅务祥将船停靠在凤洲村的码头上,终于可以坐下来喝一杯水。何玉蛟则先回家吃午饭,等他吃好了,回来替换梅务祥。“干我们这一行,就是没个准点,船上时刻要有人守着,随时来人随时开船,哪怕就一个人,也要把他送到对岸啊。”说完,梅务祥长长地喘了一口气,靠在船舱的木板上。
      携手守护“学生渡”
      下午3:40,越来越多的学生翻过岸堤向码头聚集。女孩子们结伴而行,一路有说有笑;男孩子们你追我赶,一路蹦蹦跳跳;骑着电动车的家长紧捏着刹把小心翼翼;推着三轮车的爷爷们在坡道上则显得非常吃力。不多时,码头上已经聚集了几十人。“放学了,从现在开始人会越来越多。”何玉蛟摆动着船舵,将船驶向岸边。
      凤洲村有140多名中小学生在对岸的奚滩上学,这艘渡船便是这些学生每天往返家校间惟一的交通工具,因此,当地人也称它为“学生渡”。
      核定60人的船,仅仅运送完全部学生就需要来回3趟,更别说那么多家长和电动车夹在中间。“学生的安全至关重要,光靠渡工单方面的力量很难保障。”正如南陵县地方海事处处长陈年乐所言,这艘关乎140多名学生生命安全的渡船,时刻牵动着凤洲村、学校和当地政府的心。
      距离渡口几百米的奚滩小学有600多名学生,其中就有81名学生居住在凤洲村。如何保障他们在渡船上的安全?奚滩小学特别为这81名学生制定了一本联系本,学校老师人手一册,方便他们课前点名核对。每天放学,学校还安排一名教师护送这些孩子到渡口,并维持上下船秩序。除此之外,学校和凤洲村共同聘请了一名安全员,专门负责保护学生们乘船安全,维持他们在船上的纪律。“在海事部门的建议下,这学期我们实行错峰放学,提前20分钟放学,避免小学生与中学生同时乘船。”校长何晓焜说。
      除了校方的关注,南陵县地方海事处也多次派专人到学校,面向学生和家长宣讲乘坐渡船的安全事项。“我也整天提心吊胆,这满满一船的孩子,万一出点事怎么办?”虽然渡口两岸都设有监控视频,但陈年乐还是对这里不放心,每个月他都要到这里来好几次,每次一来总是将一些注意事项对着渡工们反复唠叨。
      世代凤洲人的梦想
      兴也渡口,败也渡口。六年间,何玉蛟切实感受到这个渡口的兴衰。“当初,我们四人一起攒了6万元承包了这艘渡船,就是因为觉得能赚到钱,没想到现在连本都难保。”何玉蛟回忆道,以前,文昌镇的居民经常通过渡口到奚滩赶集,来来往往很多人,前几年,文昌镇开通了直达宣城的公交车,那里的村民去城里更加方便了,逐渐地,来奚滩的人便越来越少,“渡口毕竟不方便,来来往往的总要耗不少时间。”
      梅务祥也感同身受,他开着玩笑说,“我们村的光棍都比别的村多。前不久,他碰到几个外乡人来凤洲走亲戚,在船上,梅务祥和几个外乡老太太拉起了家常,几个老太太说,一定不让自己的女儿嫁到凤洲来,不然,娘家人每年来串门太不方便,”这是真事,我听别人讲,村里的几个年轻人找对象,别人一听是凤洲的,都不愿意了。"
      同样有此感受的不仅何玉蛟一人,何晓焜老家也在凤洲,他的童年大部分时间都在船上度过。最初,村里人渡河都是自己划着木盆,后来换成了竹排,然后是木船、木质柴油船,最后才是现在这艘由政府统一配发的钢铁柴油船。无论船怎样发展,这片水面始终成为横亘在凤洲人与外界交流的一道障碍。“在我们每个凤洲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在这片江面上看到一座桥。”何晓焜动情地说。

      下午3:40,越来越多的学生翻过岸堤向码头聚集。

      开船前,渡工要将跳板上的砂石清理干净。

      虽然两岸都设有监控视频,但陈年乐还是对渡口安全不放心,每个月都要到这里来好几次。

      作为安全员,66岁的何玉松负责保护学生的乘船安全,顺便帮渡工搭把手。

      船上这个简易舱就是渡工的休息室,四个人轮流在这里守夜。

      距渡口几百米的奚滩小学有600多名学生,其中81名学生居住在凤洲村。

      渡船上每天需要两名渡工,一人负责掌舵,另一人负责升降跳板。

      等学生全部平安过渡后,何玉松结束了当天的工作,趁着天还没黑,看一看自家养的鹅。

    关注"都市百货" 了解南陵

    微信咨询wanglf2r(不拉群 发广告者勿加)

    0
    0
    上一篇:三泰国际大厦3栋和4栋之间成了菜园了 上一篇:南陵奎湖为何被一条道路“撕开”

    评论已有0

    提交评论

    热门评论

    南陵新闻
    公示公告
    常用查询
    风光南陵
    走出南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