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架山
笔架山,古称“射的占丰”,南陵十景之一,位于南陵县工山镇西陲,与铜陵交界。著名的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中有此山记载,说它“望之似射候因名。”也就是说,这山看起来象古代用布做成的屏风样的箭靶子。“射的占丰”,意思是以射的山卜占年成丰歉。卜辞说:“射的白,米斛百;射的玄,米斛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如果射的山发白,就兆丰年,一斛稻只值一百钱;如果射的山发黑,即示歉收,一斛稻值一千钱。明朝梅鼎祚有一首描写“射的占丰”的诗,诗曰:“几载人看射的玄,秋风陌上鼓甸甸。鹿门旧有移家兴,乞种南陵附郭田”。
此山气势雄伟,远看似一尊笔架,高贵、雍荣,让尽情挥洒的笔有栖息之处。当地人又称此山为磕头山、破头山,那山峰好似一位虔诚的孝子在跪拜。
距南陵县城西北四十里处工山镇境内,有一座奇山,古名射的山,今通称笔架山。山势嵯峨,两峰矗立;云气叆叇,山容绰约,洵为雄奇。兼之山下一湖,碧波荡漾,山峰倒映于水中,更显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堪称一方胜境。
此山为何古名射的?古籍《寰宇记》云:此山“望之似射侯,因名”。这是说该山两峰看起来像古代举行射礼时竖立的两支箭靶子,故名。“的”和“侯”都是箭靶子。现南陵人通称其为笔架山,也是从山形着眼,以为山的两峰之间有一个大的凹槽,似可放笔,形同笔架。还有俗称为“破头山”的,是说中间那个缺口好像人把头跌破了。
山下的杨村湖
尽管射的山名称不一,但都着眼于山形,都基于两座山峰和中间大而深的坑堑这一点。关于这个坑堑的来历,在山脚下南陵晋代孝子何琦的家乡八都何村,世世代代有着这样一个传说:远古时代,南陵大地的西乡有工山和射的山两座高山,玉帝要让工山成为一境镇山,令其最为高峻崔嵬。但是桀骜不驯的射的山不甘居于其下,依然使劲疯长,势欲超过工山取而代之。玉帝闻知勃然大怒,命天神下界惩处它。天神挟着风雷火电,用雷劈火烧,将射的山中间的最高峰斫去,成为一个大而深的坑堑,于是就成了现在的样子。八都何村的《何氏宗谱》上就记载着这一古老的传说。今天的人们读罢这篇神话故事,倒不一定会认为射的山如何狂妄,导致咎由自取,反而会钦佩射的山奋力向上的进取精神,和敢于挑战作威作福的权势者的勇气。因为这种精神和勇气,正是我们的民族所需要的。
笔架山近景
由于射的山的雄奇,历代以来,描写和赞美射的山的诗文屡有所见。民国本《南陵县志·艺文志》上就收录有本县秦汉和宣城进士梅鼎祚的两首诗。秦汉是清代康熙年间奎湖的贡生,他的《射的山》一诗从各个侧面描写了山峰非凡的气势。诗云:双峰悬碧落,嵂崒镇金方(即西方)。拔地莲无蒂,开云剑有芒。雨旸来社赛,元白卜年康。终古何人射,凌虚鹄翼张。诗人写射的山双峰巍峨峻峭,耸入云天,用莲花和宝剑的比喻,描写它的形态。接着写射的占丰的民俗,最后通过联想和感叹回应诗题。梅鼎祚虽是宣城人,但也钟爱南陵的山水 ,他写有《工山削翠》等一组诗,共六首,《射的占丰》是其中的一首,下文我们还要说到。
除上述两首外,我们在八都何的《何氏宗谱》上,还读到描写何氏家园的一组诗,其中有一首名《射的占丰》,诗中主要描述何琦在射的山上遇见神女的情形。除了诗,还有歌赋。在圩区许镇镇大陈村的《陈氏宗谱》上,我们就发现了一篇《射的占丰赋》,此赋对射的山的形象描写生动,铺陈恣肆,声律婉转,描绘出一派其乐融融的山乡农家图,对研究民风民俗和地方文化颇具价值。这一诗一赋已收录在笔者所著《南陵士族宗谱文选》一书中,读者可以参看。
以上谈及的有关射的山的诗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描述山色占岁的习俗,这也就是著名的南陵十景之一《射的占丰》。据民国本《南陵县志》载:居人常于元旦以山色占岁,云:“射的白,米斛百;射的元,米斛千。”元,即是“玄”字,避清朝康熙皇帝名玄烨的讳,指黑色。这句话是指每年大年初一,山下居民以射的山色占卜本年年成的丰歉。那么究竟是山色为白色是丰年,玄色(黑色)是歉收之年,还是与之相反呢?民国本《南陵县志》对此未作进一步解说,1994年出版的新《南陵县志》上解释说:“如果射的山发白,就预兆丰年,一斛稻只值一百钱。如果射的山发黑,即预示歉收,一斛稻值一千钱。”此后,南陵人士均以此说为圭臬,同声相和。但是,问题并非如此简单,让我们来读一下梅鼎祚《射的占丰》这首诗,看看其中透露出何种信息。诗云:
几载人看射的元,秋风陌上鼓阗阗。
鹿门旧有移家兴,乞种南陵附郭田。
诗的开头两句是说:好几个年头人们都盼望看到射的山呈现出玄色(黑色),这样秋天就会丰登,当秋风吹拂过田野时,定会传来咚咚的鼓声,那正是人们举办祭拜土地神的庆祝活动。诗的后两句还写到“射的占丰”的良好效应:外地移民纷纷请求耕种南陵城外射的山麓的农田。(鹿门为古代隐士集中栖居之地,此处借指射的山)由此看来,射的山显示玄色应是预兆丰年的,这样到秋收时人们才会兴高采烈敲锣打鼓举行庆祝活动,试想:如果是歉收之年,还会有这样的好心情吗?
除此而外,还有一点也很关键,射的元的“元”就是“玄”字,是避康熙皇帝的讳,前面已说过。如果说“射的玄(黑色)”将招致年成歉收,这岂不是影射冒犯康熙皇帝?岂不有辱君、欺君之嫌?谁敢斗胆说出这样的话呢?
笔者曾将此疑窦请教研究南陵历史文化的前辈学者袁芳灼老先生,他的看法和我一致。他说这个问题曾和老农们讨论过,应作这样的解释:“射的白,米斛百”是说射的山显现白色那年,收获时由于稻子秕谷多,米粒饱满的少,实际分量轻,故而一斛稻只能卖到一百钱。“射的元,米斛千”是说射的山显现玄色(黑色)时,稻粒饱满的多,秕谷少,实际分量重,故而一斛稻卖到一千钱。因而“射的白”是预示年成歉收,而“射的元(玄)”则是预示年成丰登了。
总之,射的山形象奇伟,有着古老的神话传说,山色占卜的奇特效应,它是南陵大地上一座神奇的山,一道光彩夺目的靓丽的风景!
关注"都市百货" 了解南陵
微信咨询wanglf2r(不拉群 发广告者勿加)
热门评论